安 进 新 声
“让无法手术的患者得到手术救治,让患者术后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中国原创的电磁刀®技术自诞生以来,这句话一直是安进人的座右铭,而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安进人这十余年来在外科手术的前沿不断砥砺前行,通过原始技术的创新、应用技术的提升,电磁刀®不断地让更多医生可以放心的完成高难度手术,不断地让更多的患者安全的离开手术室,不断地让生命得到高质量的延续。这样的事情,还在不断的发生。
实现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而不损伤正常的脑部组织,这一直是神经外科大夫的追求,但在6月29日地坛医院神经外科遇到的这例世界级高难度手术让这一追求遇到了重大阻碍。40岁的王先生被诊断为蝶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包绕了大血管和诸多神经,手术过程无异于走在钢丝绳上拆除定时炸弹,挑战极大,几乎不可能达到预期,安全和高效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磁刀®用近场电磁场聚焦技术让这个“不可能”变成“可以”,低温、低损伤、无电刺激性的特点让地坛医院神外大夫可以用电磁刀在诸多神经和血管间 “游刃有余”,放心的“抽丝剥茧”,让安全和高效在这例手术中实现了最佳平衡,良医和利器的组合最终让患者得到了高效的救治。
6月29日凌晨1时,整个城市“陷入”睡梦,北京地坛医院6号手术间里却依然灯火通明,麻醉机、监护仪滴答作响,随着最后的缝合完成,手术干净利落地收尾。14个小时昼夜鏖战,6公分颅内巨大肿瘤!神外、麻醉团队密切配合,直面生命禁区,以精准技术完成高难度颅脑手术,再攀医学高峰,创造出又一个生命奇迹。
脑干——人体的生命中枢。在过去,脑干被视为“生命禁区”,脑干及其毗邻区域相关病变也成为神经外科中最棘手的病变之一。今年40岁的王先生,便不幸“中招”。半个月前,王先生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了颅内有占位性的病变。期间,头痛头晕的情况不时发作。为寻求进一步治疗,王先生来到北京地坛医院。
王先生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向前突入海绵窦及鞍区,经团队讨论会诊,诊断为蝶岩斜区脑膜瘤。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蝶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被公认为所有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类手术——由于蝶岩斜区位置特殊,位于颅底中央区,位置深,基底宽,毗邻脑干,周围包绕大血管和多组颅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每一根神经都牵动着人体重要的功能。
加之在王先生脑袋里这颗肿瘤直径长达6公分,已经将脑干、血管以及神经挤压包绕的很厉害,虽然脑膜瘤为良性瘤,但因其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若不进行积极处理,放任病情蔓延,则可能导致压迫更多颅内神经,影响正常生活,甚至造成脑干进一步受压威胁到生命。
手术,必须做,但需要全面周密的方案和术中切除肿瘤的精准把握。在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冯恩山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综合考虑王先生年龄、体质、肿瘤自身特征等各方面因素,制定手术入路,并决定采用世界顶级技术——电磁刀,来辅助进行切除操作。这也是团队首次采用电磁刀技术进行颅内手术。
(实况图像,经黑白化处理)
电磁刀,顾名思义,是以电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在瞬间完成汽化、切割、止血。这个听上去像电影般“炫酷”的黑科技,如今已运用于现实当中。电磁刀技术手术精密性高,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不产生热能,对周边组织的损伤小,从而更好地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也提高了切除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适用于对组织切割要求精细程度高、周边组织神经密集的外科手术中。
6月28日中午11点半,王先生被推进手术间。冯恩山、李培亮、杨博等组成的手术团队早已准备充分,摆放体位、电生理监测、麻醉、消毒、铺单……几个小时复杂的开颅操作后,肿瘤充分暴露,手术进入到最关键的肿瘤切除部分。透过手术显微镜,冯恩山主任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病灶,手下稳如磐石,层层挑开神经“屏障”,直达病灶,脚下来回控制着电磁刀的切割、凝血等功能,并通过更换不同的“电磁刀头”,对不同的手术部位进行操作,以达到最精准的手术效果,主诊医师李培亮从旁协助操作。
手术过程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起到了重要作用。监视屏幕前,技师王芳通过电信号的波长起伏,判断体征数据有无异常,记录分析神经、肌肉和心脏活动。一旦异常,立马报告术中手术医生,进行及时处置。
李培亮医生介绍,本次手术采用右侧颞下入路联合乙状窦后入路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共两个切口,分别从幕上/幕下两个角度去切除肿瘤,通过耳前耳后两个直切口,对肿瘤进行“围剿”,因肿瘤血供极其丰富,且生长在多支神经血管的间隙里,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一点一点地进行操作,同时还要保护正常的神经功能,所以难度很大。这次的“新式武器”派上用场,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手术精密度。
即便如此,整场手术也耗时近14小时。整个手术虽风险重重,但准备充分,困扰王先生的“罪魁祸首”最终被顺利切除。术后,王先生恢复良好,拔除气管插管,术后CT/MRI提示肿瘤切除满意,患者脑干功能保护良好,肢体活动正常,已可以正常下地行走。